牙齒的萌出、替換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現(xiàn)象,剛呱呱墜地的嬰兒,嘴里一般是沒有牙齒的,但這時他的頜骨里卻已經有了牙胚。到了適當?shù)臅r候,這些牙齒便從牙齦的表面鉆出來,直立在口腔里。這種牙齒從頜骨內長出來的過程,醫(yī)學上叫做“萌出”,俗稱“長牙”。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江蘇省口腔醫(yī)院)牙體牙髓病科主任、主任醫(yī)師于金華表示,牙齒的萌出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順序。一般嬰兒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中切牙,這時嬰兒可能有牙齒發(fā)癢、唾液增多的現(xiàn)象,少數(shù)嬰兒出牙反應較大,會出現(xiàn)精神煩躁、食欲減退等癥狀。不過家長們不用擔心,這些都是暫時的。但如有的幼兒身體缺鈣,影響牙齒的鈣化,乳牙萌出時間就會晚一些。剛萌出的切牙邊緣可見3個小結,像鋸齒一樣,這也屬于正,F(xiàn)象。隨后,乳側切牙、乳第一磨牙、乳尖牙、乳第二磨牙相繼左右成對地萌出。2—3歲時,乳牙全部出齊,共20顆。
隨著年齡的增長,乳牙逐漸完成它的“使命”。兒童長到6—7歲時,乳牙開始相繼脫落,同時恒牙循著乳牙的位置挨個萌出,進行乳、恒牙的“交接班”,這就是“換牙”。換牙時,由于恒牙胚的萌出移動,頂壓著上面的乳牙牙根,乳牙根受壓而逐漸被破壞吸收掉,因此換牙脫落的乳牙牙根往往都剩得很少,變得很短。
換牙階段(6—12歲),此時口腔內既有恒牙,又有乳牙,故這個時期的牙列稱為混合牙列。這個時期的牙排列狀況比較混亂,如剛換的上門牙縫隙比較大、前牙排列輕度不齊,故換牙階段亦稱為“丑小鴨期”。隨著頜骨的發(fā)育,牙列會自行調整并逐步排齊,一般不需特別處理。
由于乳牙的數(shù)目比恒牙少,部分恒磨牙不替換任何乳牙,直接在乳磨牙的后方萌出。最先在乳磨牙后面萌出的是第一恒磨牙,常在6歲左右長出,故又稱六齡牙。
不少家長認為乳牙遲早是要換的,所以往往對于乳牙的齲壞不以為然,甚至是一拔了之,這換來的往往是追悔莫及。乳牙雖然只是過渡性的,但它在頜面部的發(fā)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乳牙的齲壞或拔除會引起其下方恒牙的錯位萌出、遲萌,甚至阻生,最終引起頜骨發(fā)育異常、咬合異常,不得不再進行正畸治療。
到了12—13歲時,乳牙替換完畢,共28顆恒牙長出。從17歲后開始長出第三磨牙(又稱智齒),也有的人終生不長智齒,或只長一兩顆智齒,因此成人口腔內有28—32顆恒牙均屬正常。由于智齒所處的頜骨空間經常不足,因而容易長歪,而長歪的智齒容易藏污納垢,引起發(fā)炎,所以大部分都建議拔除,以免后患無窮。
通訊員 杜祥永 葉夏穎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