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投向父輩
對一代文人的批評省視
《通往父親之路》4萬余字,以簡潔的筆觸講述了一家三代之間的故事。主人公張左自幼跟著外公魏仁長大,一手漂亮的書法亦來自外公的熏陶培育。其父張希夷是外公魏仁的得意弟子,二人志趣相投,是精神上的父子。晚年張希夷聲名大噪,成為國學大師,但兒子張左與他一直情感疏離。作者在書中感慨,通往父親的道路太漫長。
葉兆言和祖父葉圣陶
這本書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的葉兆言家族。葉兆言祖父葉圣陶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父親葉至誠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前期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特點,葉兆言自新時期以來筆耕不輟,女兒葉子則是八零后作家和學者新秀。在南京大學教授吳俊看來,葉兆言家族是最能代表現(xiàn)當代中國文學發(fā)展進程的家族,葉家四代代代傳承、持續(xù)與文學結下深厚情緣,并在不同的歷史節(jié)點上回應著不同的時代命題,這在文學史上絕對是一段佳話。
接受記者采訪時,葉兆言剛給父親掃墓歸來。他笑稱,自己和父親的關系與書中描寫的恰恰相反:“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和父親是文學同行,總有聊不完的話,特別是父親到了晚年,變得很依賴我,我母親都對我們有點嫉妒。父親去世之后,我突然就體會到伯父談到我祖父逝世時的感受——少了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葉兆言的印象里,父親葉至誠遠非完美:讀書人家的幼子,習慣于被人照顧,沒有給過兒子太多關愛,但他的善良、謙恭,以及包裹在善良、謙恭之下的,對事情的獨立思考、對文學的價值判斷,對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奠定了《通往父親之路》的真正主題——對一代文人的批評省視。
“父親私下和我聊天時,常說起他對一些很火的作品的真實看法,這和祖父教育我們的‘看人先看優(yōu)點’很不一樣。因為在父親看來,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不好是不應該的。”而“葉圣陶孫子”這一身份優(yōu)勢,也讓葉兆言得以近距離觀察那些名家、大家,發(fā)現(xiàn)“遠看”和“近看”的不同側面。
比如書中,張左投向父親張希夷的目光是復雜的。寫到張希夷晚年的聲名大噪時,葉兆言這樣描述:“學術已經(jīng)被他打通了,他是古典詩人,他是考古學者,他是古文字專家,他是書法家,他是南北朝歷史研究的絕對權威……”這里邊有對一代文人在苦難歲月里的堅持與勤奮的認同,也有對前輩的批評省視。
文學無法世代傳承
好作家都是“革命者”
面對這本《通往父親之路》,讀者和媒體特別希望借此打開一個話題,那就是家庭對子女成長的影響,以及書香世家的文脈傳承背后的基因密碼。
“我怎么一上來又成‘孫子’了?”葉兆言的這句自嘲,每每激起人們會意的笑聲。他告訴記者,父親強烈反對他當作家,寫作這件事,也確實很難子承父業(yè)。“像中醫(yī)和畫家這些職業(yè),至少還有個秘方或者絕活能傳給孩子,但文學的基本經(jīng)驗是不能傳承的,文學就是要跟你爹不一樣!”
但回望自己的文學生活時,葉兆言開始認識到家庭環(huán)境的無聲滋養(yǎng)。他利用家中豐富的藏書資源讀了大量世界名著、唐宋詩詞、明清小品文,他至今還能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他在姚雪垠《李自成》還沒出版時就讀到了手稿,他還是中學生時就喜歡比他歲數(shù)大不了多少的詩人多多、芒克……同時,父輩身上的不足,也為他提供了對照反省的一面鏡子。
“我覺得我父親一生處于想寫而沒有寫的狀態(tài),他想的、講的比寫的多得多。我從他身上得到一個教訓,想寫就寫,說干就干,千萬別想那么多。”
但在葉兆言看來,家庭的影響再大,也抵不上時代的影響。在他的青年時代,沒人覺得上大學是個要緊事兒,在他們眼里,學問比學歷重要,“空頭理論家”最遭人看不起。但到了葉兆言這一代父母,如果孩子哪天宣布不考大學了,那就是個天大的災難。因此他認為,與時代相伴的機遇、觀念和風氣,對個體的成長發(fā)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退休之年產(chǎn)生惶惑
對文學“不老實不行”
《通往父親之路》出版后引發(fā)的關注,讓勤奮高產(chǎn)的葉兆言再一次產(chǎn)生了時空錯亂之感。對他來說,這本小書已是兩年前完稿的作品,在那之后,他寫了一部短篇小說集,和20多萬字的長篇《儀鳳之門》。這本即將付梓的長篇,是他的又一次“南京書寫”。
葉兆言透露,《儀鳳之門》的故事發(fā)生在晚清至北洋時期,講述了一位南京的人力車夫和他的兄弟以各自的方式卷入動蕩時代,涉足革命、商界、政壇的紛紜故事,在時間譜系上構成他此前“秦淮三部曲”(《一九三七年的愛情》《很久以來》《刻骨銘心》)的前傳。在這本新書中,他透過一座很多南京人都未必知曉的儀鳳門,來觀察南京的城市性格和一個民族的時代命運。
“儀鳳門位于南京城北,是通向長江的咽喉要道,它在歷史上一會兒被封上,一會兒被打開,不然就是被炸開。”葉兆言告訴記者。查閱儀鳳門的歷史可知,這座城門修建于明代洪武初年,到明代成化年間,因兵力不足,儀鳳門被封。清代初年,清軍打開儀鳳門,從這里出發(fā),攻擊鄭成功的海船。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大將林鳳祥用地雷炸開儀鳳門附近的城墻,攻克南京。到了光緒年間,時任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儀鳳門下鋪設了南京第一條近代馬路,下關一帶因此繁榮。由此可見,一扇小小的儀鳳門,見證了南京城乃至一個民族在攻與守、開拓和封閉、凋敝和繁榮之間的滄桑變幻。
儀鳳門
上個月,年滿65歲的葉兆言從作協(xié)退休。也恰恰是在這個節(jié)點上,跑了40多年文學馬拉松的他,突然有種不知該怎么寫的惶恐,手頭寫了幾千字的小說,暫時擱筆停下了;赝约簩懙囊欢褧,他被自己嚇了一跳,同時意識到年紀大了,不能再對身體不管不顧。
“我跟你說,我是一個對寫作充滿恐懼的人,因為在沒有寫出來以前,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寫出來。寫作是祖師爺賞飯吃的事情,有天意在里面,你不老實不行。”葉兆言一番懇切的話語里,透著對文學刻骨的愛與痛。
“困學乃足成仁”,這是葉兆言很喜歡的一句話。一個喜歡做學問的人,如果感受不到這個“困”字,如果沒有走投無路的迷惑,沒有寫不出來的痛苦,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蛟S,這一次擱筆,也是他對寫作生涯的整理和再出發(fā)。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馮圓芳 實習生 趙文珺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wǎng):www.fjznl.com.cn www.xjnnet.net,www.fjznl.com.cn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