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最近在綜藝上分享愛情觀分享她的愛情觀,引起了不少討論。
有人羨慕她的灑脫,有人吐槽她深諳流量密碼,知道大眾現(xiàn)在喜歡“人間清醒大師”就時不時來點所謂的金句。
但純看她的觀點,很難不被吸引。
楊冪的戀愛小課堂,始終以“我自己”為出發(fā)點,非常注重個人感受。
“戀愛小天才”開課
果然有兩把刷子
李雪琴在戀愛中,有點膽怯,既想大膽去愛,又害怕受傷。
她察覺到自己喜歡的男生對她有好感,但因為對方?jīng)]有明確提出來在一起,不敢表白,還是朋友攛掇她去問對方的想法,她才去的。
最后的結(jié)果是,李雪琴問完,對方退縮了。
李雪琴一直很懊惱,覺得當初不該踏出那一步,搞得現(xiàn)在都不敢跟對方聊天了。
她擔心繼續(xù)聊天,對方會難受,自己也尷尬。
而楊冪的重點,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她覺得當時的情況就要有勇氣去追問, 不問,難受的是自己。
而現(xiàn)在雖然被拒絕了,但勇敢說愛的自己是值得肯定的。
包括如果現(xiàn)在還想要繼續(xù)下去,楊冪依然建議李雪琴更注意自己的處境。
不要被對方 PUA,不要借錢,專注自己。
總之就是可以倒追,不能倒貼,鼓起勇氣嘗試之后,如果對方?jīng)]有往前,那該撤就撤,大不了承認自己戀愛失敗,決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毛不易和李雪琴一樣,談戀愛也不太敢主動。他總是喜歡先腦補對方的想法,怕對方不愿意多見面,怕自己太主動對方嫌煩。
楊冪的解決方法還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可以擔心對方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直接把自己的這份擔心告訴對方,讓她知道你的想法。
如果覺得自己事事主動有些難受,那就告訴對方我希望你也主動點。
拒絕因為不溝通,在情侶之間產(chǎn)生內(nèi)耗。也拒絕因為自己想太多,內(nèi)耗自己。
楊冪最后提到的吸引力法則,強調(diào)的也是自己,愛自己,提升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聽完這一整套小理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好!爽!呀!大多數(shù)人都有任性的一面,也都想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能做拽姐,當然不想委屈自己。
很多人會認為,人生贏家才能這么灑脫啊,我只是個普通人,不可能的。
但這個想法的先后順序反了 —— 正是因為這些人能夠輕松暢快地處理問題,才能得到很多好機會。
就說楊冪吧,有錢、有顏,在娛樂圈地位相對穩(wěn)固,大家就覺得她以“自我為中心”很正常,有底氣。
但其實,她性格一直如此。
年輕時向往愛情,楊冪就有在愛情里橫沖直撞、不管不顧的勇氣。
她覺得只要對方值得,她的事業(yè)可以為愛情讓步,所以在事業(yè)巔峰期,楊冪跟劉愷威結(jié)婚生子。
過不下去的時候說離婚就離婚,也不擔心別人把當年那個為愛奮不顧身的自己當笑話。
現(xiàn)在呢,作為“富婆姐姐”,戀愛想談就談,不想談直接抽身。
只要談戀愛那個當下,楊冪覺得自己是開心的,那就是收獲。
財富、名氣也許可以助攻楊冪的灑脫,但如果說她完全依靠它們才敢如此,就有失偏頗了。
“戀愛神術(shù)”背后
是一種思維方式
或許很多人覺得,楊冪這套戀愛觀換到其他人身上,很難去運用。因為大家性格不同,行為方式就會不一樣,操作不起來的話,就只是聽著爽而已。
像李雪琴,從小因為外貌受過歧視,曾經(jīng)很不自信。
即使主觀上知道審美是多元的,她但依然沒辦法忽視外界對她外貌的評價,有容貌焦慮和困擾。
讓她這樣的人去頂著別人的不喜歡,強行只顧自己的感受,是不現(xiàn)實的。
同理毛不易。他也是主觀上知道每個人都值得被愛,但相信有美好愛情的他,不相信這樣的美好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在愛情里,毛不易也是小心翼翼,喜歡思前想后。
楊冪的只要自己想就去行動,沒事別糾結(jié),于毛毛而言,很可能也是理論意義大于實踐價值。
但恰恰是這樣,他們更需要看到楊冪愛情方法論背后的東西——把“我”放在第一位的思維模式。
很多人習慣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作為反饋,然后審查自己的不足,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然后再從別人的二次反饋中,得到肯定,證明自己做得對。
不是說顧慮別人的感受不好,但如果事事以他人的想法為先,我們就會很被動。
比如毛不易,戀愛的時候還沒行動呢,先在腦子里大戰(zhàn)了幾百回合:
我想讓她什么事都分享給我,她會不會覺得我管太寬?
我發(fā)了這么多條消息,她一條也不回,是不是在嫌我煩?
我一直叫她快夸我,會不會被說臉皮太厚了?
其實,對方可能壓根沒有想那么多。
也許毛不易說一句,我們互相多分享點日常,對方會覺得行啊,小情侶就是有說不完的話。
對方總是沒回消息,很可能人家這會就是比較忙,沒看到。
對方看到毛不易一直求夸夸,指不定覺得,“嗯,我男朋友真可愛啊”。
只不過,因為毛不易在行動之前先琢磨了太多對方的反應,并且大多都是悲觀的看法,自己把自己給嚇住了。
本來兩人的戀愛進程可以向前推進一步,結(jié)果因為他的被動,很可能止步于此了。
不但結(jié)果變得悲觀了,整個過程他也會因為想太多而顯得焦躁,心累加倍。
如果他的思考方式從“我這么做了她怎么想”換成“我這么做了我會收獲什么”,結(jié)局很可能就不一樣了。
就算真跟毛不易想的那樣,對方不喜歡他總是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他也可以直接換人家更感興趣的話題。這依然可以顧及到對方的感受,而且還會更輕松。
這個過程中會減少很多誤會。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靠腦補得出的結(jié)論,很可能跟現(xiàn)實不一樣。
當然,即使最后依然是被拒絕的結(jié)局,也會比把想法停在腦海里、結(jié)果懸而未決讓人更踏實。
有時候我們害怕面對結(jié)果,其實也是以他人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在作祟。
因為我們怕得到不好的結(jié)果,而這個不好的結(jié)果,很容易會被我們想成是別人對自己的否定。
面試怕被刷,是因為覺得被刷掉了就是能力不行。
表白怕被拒,因為覺得對方拒絕我就是我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其實很可能只是你不適合這個崗位,或者對方不喜歡你這種類型,未必就是你有多差。
像李雪琴,北大畢業(yè),留學紐約,能力不可謂不強,可她回國之后跟朋友一起創(chuàng)業(yè),做了沒多久就發(fā)現(xiàn)不合適,這才開始嘗試拍短視頻。
而直接把別人的拒絕當成是對自己的否定,就容易陷入“我果然不好”的痛苦怪圈。
與其從別人那里腦補一些不確定的東西,不如從“我”出發(fā),想一想自己能確認的信息。
因為對比可能不太熟的他人,我們肯定更了解自己。
就像面臨別人因為名氣、財富而喜歡自己的情況,一般人可能會想,或許是我性格上沒有足夠的閃光點吸引對方純粹只愛我這個人。
楊冪看到的卻是,原來我有錢又有名,優(yōu)點蠻多的。
另外一點就是,“我”的對面有無數(shù)個“他人”。TA 可能是爸媽,是愛人,是孩子,是朋友、同事,甚至是毫不相關(guān)的大眾。
如果總是習慣以他人為中心,用他人的看法來調(diào)整自己,假設(shè)上邊提到的這些人想法都一致還好說。如果他們的想法互相打架,那以此為標準的你,調(diào)整起來就沒有盡頭了。
如同我們很熟悉的那篇《父子騎驢》的寓言故事一樣,父子倆總是因為路人的不同看法,調(diào)整他們對待驢子的方式,結(jié)果非議沒少受不說,還把自己折騰夠嗆。
說回楊冪的愛情觀,她那套更關(guān)注自己的觀念,要不要用在日常戀愛里,會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肯定因人而異。
但她行為背后的思維,if 姐真的想安利給所有女孩子。
1. 收回你的注意力,把觀察別人的心力用來感知自己:我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愿意為此做什么?
2. 然后去做,別怕被拒絕,不要用別人的評判去改變自己。
沒有人能成為“所有人都喜歡的人”,活在別人的評判中,因為恐懼而努力,那不是天堂,是地獄。
3. 做完事,繼續(xù)觀察自己的感受:
被認可很開心,那我能不能多認可自己?
被誤解很難受,那我能不能多理解自己?
被拒絕很痛苦,那我能不能先接納順從自己的心意?
輕松愉快的前提,絕不是外界永恒的萬事如意,而是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洽。
過愛自己的人生,真的好爽啊。
如果你喜歡 if 姐的文章
記得把姐微信標星
更多精彩內(nèi)容等著你哦
👇🏻👇🏻👇🏻
點一下
更愛我們自己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