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雨之后,我們總能在空氣中聞到一股“泥土的芬芳”,這個味道清新自然,讓人總是忍不住多呼吸兩口。那么“香味”的來源到底在哪呢?
其實在稀疏多孔的土壤中,存在著一種含有“土腥味”的特殊物質,叫做“土臭素”。當雨滴落到地面時,會把這種氣體包裹住,形成許多小氣泡,當這種氣體撲面而來,我們就會聞到泥土的清香了。
土臭素,又稱喬司脒和2-二甲基異茨醇。在20世紀40年代,先后從放線菌的發(fā)酵液中提取到喬司脒和2-二甲基異茨醇,因此,放線菌最初被認為是土臭素的主要來源。但隨后,有學者證實一些真核藻類,如硅藻也是喬司脒和2-二甲基異莰醇的重要來源。
土臭素是一種醇,正如其他醇一樣,醇類分子往往在揮發(fā)的過程中釋放強烈的氣味,比如大家比較常見的酒精。潮濕的天氣有助于提升放線菌的活性并形成更多的土臭味素,所以,小雨過后,我們更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
其實,在小雨過后,我們聞到的,除了泥土的氣息,往往還會混雜著其他清新的味道,比如雨后植物揮發(fā)的精油產生的氣味,也會形成熟悉而令人愉悅的香氣。
除此之外,夏天的雷陣雨常伴隨著電閃雷鳴,通過科學理論分析認為:這炫目的閃電也能導致雨后空氣清新。因為在閃電的作用下,空氣中的氧氣分子被電離成為正氧離子和負氧離子。此外,雷陣雨本身也會一掃空氣中漂浮著的粉塵,這也使得空氣清新。
值得注意的是,放線菌的作用不僅是提供“泥土的清香”,在醫(yī)學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抗生素的產生一大部分都來自放線菌,放線菌所產生的抗生素大約有4200多種,是妥妥的“寶藏菌”。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高級教師李艷芝進行科學性把關。
新華網科普事業(yè)部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聯(lián)合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