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根網紅試管,身高15厘米,用于核酸檢測,學名核酸采樣管。
疫情發(fā)生后,我就成了防疫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今天,我把我的“旅程”一一告訴你。
凌晨,新一批出廠的我和小伙伴們被運送到常州市天寧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名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迅速清點、卸貨、入庫。
3月14日起,天寧區(qū)已進行了8輪全員核酸檢測,68萬余個小伙伴從這里分發(fā)到全區(qū)各鎮(zhèn)、街道。
每輪全員核酸前夜,工作人員都要連夜奮戰(zhàn),手動為我們貼上試管碼,有了“身份證”的我們才能再次被分配,第一時間送達各個采樣點。
早上6點,全員核酸檢測開始。我和我的伙伴們被醫(y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安放在操作臺,靜靜等待每一位到場的居民。
在志愿者引導下,大家打開核酸檢測碼,掃描錄入,隨后,10人一組逐個完成核酸采樣。
作為編號為10000338913428的采樣管,我被“大白”溫柔打開,在耐心集齊10個樣本后,被封管封箱,靜等轉運。而在每個檢測點,這樣的操作每天要重復成百上千次。
之后,各采集點的樣本護送員,會將第一批小伙伴們放入溫控箱內,貼上二維碼(轉運箱碼)封箱裝好,送往各中轉歸集點。
因為從居民采樣到樣本送至歸集點,需要在兩個小時內完成,護送員往往能快則快,情愿多跑幾趟,盡快把樣本送出去。
在每個中轉歸集點,我和小伙伴們都會經專人護送,乘醫(yī)用冷鏈運輸車,經箱體消殺、醫(yī)用冷鏈車消殺、運輸專員消殺等多輪消殺后,再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核酸檢測機構。
護送我們的團隊陣容“龐大”。每組共有4個醫(yī)護、4個跟車員、4個駕駛員組成。全區(qū)50余輛車,24小時輪轉,每天奔波數(shù)百公里,轉運調度1600余次。
從全員核酸檢測開始,全區(qū)構建了由565個社區(qū)采樣點、7個中轉歸集點、幾十家檢測機構組成的三級運輸網絡,樣本轉運定時定線、分級收集、集中轉運。這樣既防止樣品積壓,又避免“待米下鍋”,最大限度發(fā)揮各檢測機構檢測能力,實現(xiàn)“采檢匹配”。
“1000支采樣管就是1萬人份,必須馬上要運送到實驗室檢測。”又一場接力跑開始了,必須盡快把1萬人份的核酸樣本送到 PCR實驗室進行檢測。
“檢驗員拿到我們后,首先要掃碼、錄入信息系統(tǒng),這個步驟的工作量非常大,只有每個樣本掃碼后錄入系統(tǒng),這樣才能連接到大數(shù)據,后期大家才可以在相關平臺上查詢到自己的核酸檢測結果。”
之后提取樣本,必須在負壓環(huán)境下人工加樣至專用提取板,放入核酸提取儀提取核酸。這些動作看起來簡單,其實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翼翼,動作要輕,手法要柔。
最后屬于我的編號10000338913428的檢驗結果報告才能正式出爐。如果結果陰性,就意味著被我保留采樣信息的10位居民安全通關。
這段旅程,讓我看到了很多人。有沖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有在實驗室連軸轉的幕后英雄,抑或是每一位可愛的你們。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羅翔/文 刁遠俊/攝)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