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暑期里,“常樂之州”迎來了眾多的演唱會、音樂節(jié),也讓青少年“追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而今又到開學季,我市科普工作者以《七星連珠 閃亮蒼穹——常州院士群像》為題,到武進區(qū)學府小學進行“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號召大家“追星,要追就追這8顆熠熠閃光的‘常州之星’”。這里所提到的“星”,是星辰大海中數(shù)顆以常州名人和院士如唐荊川、華羅庚、潘君驊等永久命名的小行星。
武進區(qū)“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現(xiàn)場
7顆小行星以常州院士冠名
“住的山洞里,到晚上九十點鐘都能聽到豺狼虎豹的吼聲,金怡濂和同事們挑燈夜戰(zhàn)攻關技術壁壘,不到1年時間就讓‘神威’超大型計算機在大山深處誕生……”隨著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作協(xié)協(xié)會會員、常州市科普創(chuàng)作協(xié)會秘書長程中偉的娓娓講述,常州院士們的故事宛如一幅幅畫卷,呈現(xiàn)給了武進區(qū)學府小學的孩子們。
2022年,常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在全市廣泛開展常州籍院士故事征集,為向全市青少年弘揚科學家精神,《常州院士》的出版計劃很快就提上了日程。作為主編,程中偉和常州市科普創(chuàng)作協(xié)會的會員們,多次走進博物館、檔案館、學校資料室等處追根溯源,甚至還通過百年前的武進老報紙、回憶錄、家譜等資料并聯(lián)系其后裔進行采編。
今年暑假,常州舉辦“護你遠行·常州我里”出國留學人員行前研學,來自全市的近20名青少年走進華羅庚紀念館,了解了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先生一生的奮斗歷程和愛國故事。何嫄 攝
“截至今年5月,廣義常州地域及歷史范圍內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從常州走出或與常州有淵源的院士,我們共計搜集到了128位。”程中偉說,《常州院士(I、II)》出版后,他們就開始了進一步的科普計劃,想要把院士們的熠熠星輝和他們的“愛國、協(xié)同、創(chuàng)新、求實、育人、奉獻”等精神傳遞給全市的青少年們。
程中偉說,我們可能無數(shù)次仰望星空,但大家所不了解的是,浩瀚宇宙里,經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發(fā)布,有7顆小行星被常州院士所冠名。它們分別是以“中國現(xiàn)代數(shù)學之父”華羅庚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364875號的“華羅庚星”、以應用光學家潘君驊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216331號的“潘君驊星”、以天文學家許敖敖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55901號的許敖敖星、以“世界生物力學之父”馮元楨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210434的“馮元楨星”、以“中國計算機之父” 金怡濂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00434號的“金怡濂星”、以光學工程專家蘇定強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9366號的“蘇定強星”和以“古人類學奠基人”吳汝康冠名的國際永久編號為317452號的“吳汝康星”。
還有顆大明通才“唐荊川星”
事實上,我市文史專家薛煥炳曾在2022年9月主編《逐夢云溪》一書,在這本由常州市關工委、市教育局、市文明辦共同面向常州市青少年推出的修身讀本中,就曾經系統(tǒng)梳理了“常州之星”的相關故事。
“除了這些以常州院士命名的小行星,在天上還有一顆以常州古代名人唐荊川命名的‘唐荊川星’。”薛煥炳說,2019年4月6日,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及哈佛大學國際小行星中心將273936號小行星命名為“唐荊川星”(273936 Tangjingchuan 2007 JC16)。
夜空中以常州名人命名的小行星 唐荊川星 資料圖
“他的名字其實叫唐順之,‘荊川’是他的號。作為明代儒學家、軍事家、散文家、數(shù)學家,也是天文學家,唐荊川被譽為‘嘉靖三大家之一’,曾率先提出‘唐宋八大家’的說法……”薛煥炳介紹,文武雙全的唐荊川,是一個在常州人心中頗有分量的姓名,因其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數(shù)學、歷法、兵法及樂律皆有研究,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為明代重要文學流派“唐宋派”代表。而在民間傳說中,他還傳承“陽湖拳”,與戚繼光有師徒之誼,“擲筆斃刺客”“金頭玉臂”等逸聞典故也廣為人知。
“‘唐荊川星’其實是與‘潘君驊星’同一批命名的,媽媽和我查資料時曾經看到過。”常州市覓渡橋小學六年級學生、我市小天文愛好者旻璐曾經讀過《逐夢云溪》一書。她說,2019年4月6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fā)布通告,詳細列出了新增的9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3顆是中國人物,兩顆就是“唐荊川星”“潘君驊星”。
這份通告中文譯版,具體表述是這樣的:“編號 273936 Tangjingchuan,唐荊川星,由鹿林天文臺在2007年5月9日發(fā)現(xiàn),臨時編號為2007 JC16。唐荊川(1507-1560),又名唐順之,是中國明代的一位著名作家、詩人和政治家。江蘇常州人, 他的實學論證使他成為常州知識框架中的重要人物。”“編號 216331 Panjunhua,潘君驊星,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小行星巡天計劃在2007年11月5日發(fā)現(xiàn),臨時編號為2007 VG125。潘君驊(生于1930年)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光學測試設備和光學制造技術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中國非球面光學應用的先驅。”
你所不熟悉的小行星命名原則
“我們說的星星,其實就是宇宙中的天體,不同的天體命名方式也不同。”常州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天體學博士、常州大學李峰老師介紹。
李峰說,由于恒星數(shù)量眾多,一般來說西方是根據(jù)由德國天文學家拜耳提出的命名規(guī)則,即將星座中的星星按照亮度排列取名,而中國古代則是根據(jù)傳說或所處星宿(星座)位置命名;彗星通常是以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命名的。所以,目前各類天體中,只有小行星是可以根據(jù)發(fā)行者意愿進行提名并經由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審批核準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但是,給小行星命名是一件嚴肅的事,需要保證命名唯一性,一旦確定就永久不可更改,這也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想要給小行星命名,也要經過一個繁瑣的流程,”李峰說,“首先國際組織要證實這顆行星未被人發(fā)現(xiàn)過。證實后,則可以獲得一個小行星的永久編號。在此后10年內,小行星的發(fā)現(xiàn)者將有權利為這顆小行星申請一個命名,命名也要有一定的規(guī)則。申請時,將名稱提議給小天體命名委員會,附上簡短的介紹解釋取名緣由;由15位專業(yè)天文學家組成的工作組對命名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則由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公布給全世界。”
他還說,相比西方國家,中國的小行星探測起步較晚,但在天文學者的努力下,閃耀在天空中的“中國星”數(shù)量越來越多,涉及面也越來越廣。用常州名人命名小行星,向常州青少年講述“明‘星’”故事,都是為了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他們的精神。
(記者 何嫄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鏈接
8顆“常州之星”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人。明代大臣、軍事家、散文家、數(shù)學家,抗倭英雄。2019年,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及哈佛大學國際小行星中心將273936號小行星命名為“唐荊川星”。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常州金壇,數(shù)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lián)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主要從事解析數(shù)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shù)論、多復變函數(shù)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shù)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shù)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潘君驊(1930年10月14日—2023年12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吳淞,江蘇常州人,中共黨員,應用光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蘇州大學現(xiàn)代光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光學儀器研制、光學元件及系統(tǒng)的加工和測試。
許敖敖(1940年2月— ),江蘇常州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和高等教育家,澳門科技大學第二任校長、榮休校長、校監(jiān)顧問。主要從事太陽物理學、空間物理學及等離子體物理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馮元楨(1919年9月15日—2019年12月15日),生于江蘇省武進縣,美籍華人,力學和生物力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y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圣迭戈加州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航空工程和連續(xù)介質力學方面的研究。
金怡濂(1929年9月5日— ),出生于天津市,江蘇常州人,中國高性能計算機領域著名專家,中巨型計算機事業(yè)開拓者,“神威”超級計算機總設計師,有“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美譽。
蘇定強(1936年6月— ),生于上海,籍貫江蘇武進,天文學家,光學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終身教授,南京理工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天文學和望遠鏡光學系統(tǒng)的相關研究。
吳汝康(1916年2月19日—2006年8月31日),江蘇武進人,人類學家,古人類學家,解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人體解剖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