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一丸土”成就了宜興陶都,成為當?shù)氐母幻癞a業(yè)。如何講好這“一丸土”前世今生的故事?19日,黃龍山礦址公園正式開放。這座天然地質博物館將用最“自然”的方式,帶游客開啟紫砂尋脈之旅。
黃龍山為紫砂之源,該礦區(qū)的紫泥儲量最大,品質最優(yōu)。2022年,丁蜀鎮(zhèn)啟動了黃龍山礦址公園的建設。巧妙結合獨特的文化淵源與遺存的礦脈斷層、宕口岸線等自然景觀,公園對礦源遺址、水體等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修復與展示,總占地面積約23.5公頃,包含臺西井遺址、降坡別韻、礦源展示館等近20個點位。
在這里,游客可以找到紫砂的源頭,觸摸到千年陶都的厚重文脈。“古井溯源”是開采于1965年的二號礦井遺址,游客可以沉浸式體驗當年開采紫砂陶土礦的場景。該礦井開采的陶土礦年產量曾達到3.5萬噸,尤其是清水紫泥,其礦層厚度可達8米。
黃龍山紫砂陶礦是經(jīng)歷五通組地質演化的成熟礦系,有年份長、巖中藏、水中養(yǎng)之說。為清晰展示黃龍山地質風貌,公園打造了“五色層顯”觀賞點。在該處,各類礦料特征一目了然,游客能直觀地看到表土層、黏土層、紅泥層、綠泥、段泥、紫泥等五色土地質風貌。
為更好展示礦源文化,丁蜀鎮(zhèn)還打造了礦源展示館。該館總布展面積1435平方米,除了有青甲泥原礦、紫甲泥礦等各類礦料陶土樣本外,還展示了宜興紫砂泥料的生產工藝流程、多種燒造方法與窯口形制等內容;芋w驗性強是該館的最大亮點。展示館好比是一本虛擬的“百科全書”,在“文化之源”展廳,有塊互動的大型屏幕,其內容囊括了宜興礦源的起源與萌芽、初創(chuàng)與發(fā)展、繁榮與拓展以及鼎盛與保護等海量信息,游客可以選取任何想要了解的內容實時進行查詢。在“五朵金花互動體驗平臺”,游客還能嘗試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上面的顏色和材質,制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的虛擬陶瓷器物。在“探秘黃龍山”地下礦井沉浸式體驗空間,游客能當回礦工,打開礦燈,在虛擬化場景中慢慢行走,開啟一場精彩的探險之旅。
“出圈”更“出彩”,除了文化味足,公園還是拍照打卡、“去班味兒”的好地方,試運營期間便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收獲了眾多粉絲。在“黃龍觀湖”,游客能俯瞰全園風光。“天問”和“陶壇印荷”兩處藝術裝置是由國際陶瓷藝術大師雅克·考夫曼制作。“陶潭印荷”采用先進國際陶藝設計理念,以宜興陶瓷原料和獨有的“宜興均陶制作技藝”制成由千余片花瓣組成的荷花形象,參與創(chuàng)作人員在陶質荷花花瓣上留下手指印和簽名,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項新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蔣夢蝶)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