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門卡頓、廂體搖晃、噪聲擾民,因失修失管出現困人事故……這是“老齡”電梯時常發(fā)生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快探索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模式、推動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日前我市出臺《無錫市電梯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并啟動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項目,在三年時間內對登記在冊、使用時間超15年的近1.6萬臺老舊電梯逐一進行安全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完成5000臺更新。
安全評估只是手段,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切實消除“高齡”電梯運行隱患才是最終目的。目前“高齡”電梯的安全狀況如何?電梯更新存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老而不退”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大問題似乎不多、小故障卻頻頻發(fā)生,這是老舊電梯的通病。
在周新苑三期,運營了十多年的電梯不僅表面看起來有些破舊,轎廂內部還有破損和凹陷。363號樓的一位住戶告訴記者,上個月電梯剛發(fā)生過困人事故。尚錦城北區(qū),不少老電梯時而發(fā)出“咔噠”聲。有住戶反映,樓棟電梯從2016年開始就出現關不上門的情況,現在電梯雖然可以使用,但問題不斷。
96333應急救援平臺數據顯示,全市老舊電梯年度發(fā)生困人故障率為每千臺11起。記者了解到,無錫目前在用電梯數量達11.36萬臺,兩年內15年以上老舊住宅電梯將達1.6萬臺,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對電梯整體強制報廢的年限規(guī)定,只有主要部件有明確的報廢標準。這意味著只要年檢合格、沒有嚴重事故隱患的電梯仍能正常上崗。
面對“高齡”電梯壓力的凸顯,我市在2016年啟動96333應急救援平臺,實行24小時電梯應急救援,整合了170多家電梯維保單位、百余名網格救援員、119消防救援等資源,形成三級救援網絡,從接到救援通知到趕到救援現場,平均用時11.4分鐘。“有些故障雖小,但會給居民帶來不安全感。這次全面推進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以及隱患整治,要求做到應評盡評,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市市場監(jiān)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對老舊電梯的全面“體檢”將圍繞影響電梯安全的制動器、減速箱和曳引輪、轎門與門鎖、井道、對重裝置、轎廂、底坑等關鍵項目進行,由各市(縣)區(qū)按照電梯使用年限和故障嚴重程度分批推薦,首批名單在年底前確認。
誰為新梯“買單”困住業(yè)主
根據《無錫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規(guī)定,電梯使用年限超15年,管理單位可委托具有資質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性能技術評估,并根據評估意見進行修理、改造、更新和報廢。目前全市老舊住宅電梯有近10%符合更換要求,然而記者了解到,成功更換的案例并不多。
換梯費用高、資金誰來出,是困住業(yè)主的主要問題。根據相關規(guī)定,住宅小區(qū)電梯更新、改造、修理等所需資金可從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未建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或者資金余額不足的,由電梯所有權人承擔。我市從2004年起開始實施繳納專項維修資金的規(guī)定,意味著此前安裝的電梯沒有這項資金,更新需要由政府、物業(yè)、業(yè)主共同承擔,且商品房、安置房和房改房之外的住房將由電梯所有人自己承擔。目前,十層高左右樓房單臺電梯的市場價格在15萬—20萬元,樓層越高、收費標準也就越高,對于大部分業(yè)主來說不是小數目。
縣前東街187號鯤鵬大廈內的兩部電梯安裝于1995年,6年前頻繁出現困人故障,經過一次大修后于去年再次出現故障,檢測部門評估建議更新。因為大廈是商住兩用房,沒有專項維修基金和政府補貼,更新電梯需要30多戶業(yè)主自己承擔。關于換梯費用如何分攤,起初業(yè)主并沒有達成一致,為此住戶們爬了半個月的樓梯。最后,熱心住戶侍先生和幾位業(yè)主發(fā)起了自籌費用的號召,咨詢過律師并在社區(qū)幫助下形成了集資方案,按照樓層、戶型設置不同系數,籌措出了一臺電梯的更新費用。9月9日,老電梯開始進行拆除,新電梯即將到位,住戶焦灼的情緒稍被撫平。
“這個費用不應該全部由業(yè)主出,但我們實在沒有辦法了。下面的問題是,另一臺電梯也已超過15年,到時候更新費用哪里來?”侍先生表示,深圳、廈門等地都出臺了政策,對老舊電梯換新給予資金補貼,他們也盼望能有相關政策減輕業(yè)主的壓力。
換新還有哪些創(chuàng)新途徑
完善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政策,目的是讓有需求的居民能夠有例可循。
此次出臺的《工作方案》明確,評估結論需重大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電梯使用單位應會同業(yè)主委員會、物業(yè)管理委員會或相關業(yè)主等確定整改方案;方案無法達成一致的,由電梯所在地的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開發(fā)區(qū)管理機構組織協調確定方案。電梯逾期未完成整改且繼續(xù)運行的,作為重大安全隱患由市級掛牌督辦。“這意味著更多像鯤鵬大廈內的老電梯有了換新的機會。”市市場監(jiān)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處相關負責人補充。
《方案》里還首次出現了“電梯綜合保險”一詞,鼓勵安置房、房改房小區(qū)購買電梯綜合保險,引導商品房住宅小區(qū)使用電梯使用費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增益部分購買電梯綜合保險。
“今年3月份開始電梯一直在修,我們開始還不理解,后來聽社區(qū)說這是事前預防性維修,現在電梯故障確實少了。”蠡湖家園38號的電梯梯齡超過15年,去年時常發(fā)生困人現象,樓內居民常向樓道長曹素潔抱怨。今年2月,作為全市首個試點社區(qū),樓道電梯上了保險,實現了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監(jiān)控、事后風險補償的電梯安全全過程風險減量管理。
美湖社區(qū)黨委書記周苓君反映,轄區(qū)內蠡湖家園等4個小區(qū)共有92部電梯,最早的一批在2008年投用。“通過預防性維修,今年電梯故障率下降近48%,依托物聯網平臺,還實現了電梯運行狀態(tài)的實時監(jiān)控,大大提高問題的處理效率。”
據悉,根據《工作方案》,我市還將探索建立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及隱患整治資金補助機制,包括利用住宅電梯投放商業(yè)廣告的收益,按協商比例納入電梯使用費專用賬戶等舉措,為電梯長期、穩(wěn)定、安全運行持續(xù)提供資金保障。(周茗芳、實習記者 姜浩)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