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茫茫人海找不到了,就沒想到會找回來!”乘客殷女士將一把銀梳子遺忘在2號線車廂內,銀梳子是一位故人送給她的,有非比尋常的紀念價值。軌交民警幾經聯系找到了撿拾人并取回梳子。當殷女士從民警手中取回這把失而復得的銀梳子,激動得連聲感謝。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軌交公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一線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開展調查研究59次,一方面走訪一線車站46次,問計于民,了解乘客普遍關切的問題、反映強烈的問題;另一方面與申通地鐵等單位開展座談交流7次,精準靶向乘客物品遺失等急難愁盼問題,排摸發(fā)現乘客容易遺忘物品的重點部位,如車廂座位及置物臺、站臺座椅、安檢機處、地鐵售票機、廁所等部位,研究細化制定《進一步做好遺失求助類警情處置工作規(guī)范》,固化經驗細化措施,切實做到辦實事、解民憂。
“我們嚴格落實‘有案必甄、有贓必追、有難必幫’閉環(huán)處置要求,對被盜物、遺失物一視同仁,窮盡‘人力+科技’手段,第一時間追尋遺失物品、第一時間返還群眾財物,讓市民乘客在每一起案事件中感受到軌道公安的執(zhí)法溫度。”軌交總隊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何水英介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軌交公安累計為群眾尋回失物857件,挽回損失334.6萬元,遺失物品累計尋回率達82.4%。
不遺余力為乘客找回遺失手機
4月12日9時30分許,乘客何女士在11號線江蘇路站向民警求助,稱其手機遺失在11號線車廂內,現手機已關機。接報后,車站民警立即調閱車廂公共視頻,發(fā)現一女子撿拾手機后從11號線徐家匯站下車后從該站19號口出站,因站外是建筑工地,存在盲區(qū)。
對此,民警迅速調整工作思路,一方面,綜合運用地鐵票卡、視頻信息,厘清撿拾女子及其同伴的票卡信息和14號線中寧路站進站的活動軌跡;另一方面,實地走訪中寧路站周邊區(qū)域,查找街面視頻點位,走訪屬地派出所調取相關視頻,發(fā)現撿拾人在一商務樓的落腳點。民警實地走訪詢問,調閱大堂公共視頻,迅速找到了該撿拾人,經釋法說理,撿拾人交還手機。
30分鐘尋回價值20萬元的鉆石手鏈
5月1日18時許,乘客黃女士至1號線蓮花路站求助稱,其佩戴的一條價值20萬人民幣的鉆石手鏈在車站遺失,焦急萬分。
1號線蓮花路站民警仔細詢問了解當事人當天的路線軌跡,其在進站前拍攝照片時手鏈未掉落,民警推定其在地鐵站遺落手鏈的可能性較大,于是立即調閱車站公共視頻錄像,仔細查看每一幀視頻,發(fā)現黃女士在進站時由于進站閘機不順暢曾被閘機攔截,判斷手鏈可能在此期間遺落。
民警立即和黃女士至進站閘機出搜尋,于18時30分許在進站閘機區(qū)域找到了黃女士遺失的鉆石手鏈,并將手鏈物歸原主。
3小時遺失手機完璧歸趙
5月7日14時許,軌交龍陽路站民警接到乘客林先生求助稱其于13時30分許,將手機放置于地鐵站洗手間內,十分鐘后返回尋找已經不見了。
民警立即開展工作,通過調閱車站公共視頻,短短十分鐘進出洗手間的乘客卻不止一名,而其中一名深色上衣的男子“左手一部手機、右手一部手機”的情況吸引了民警的注意。
經視頻跟蹤發(fā)現,該男子乘坐7號線前往花木路站,民警根據其體貌衣著特征,并研判分析該男子出行軌跡后,大膽猜測其是前往新國際博覽中心參觀展會,極有可能仍會乘坐地鐵離開。于當日16時,民警前往花木路站守候伏擊,一個半小時后,迎來閉館客流峰值,民警火眼金睛發(fā)現該撿拾手機的男子并將其攔截后,取回遺失手機。
軌交警方提醒:乘坐地鐵時,請保管好隨身物品,別做地鐵里的“馬大哈”。一旦發(fā)現物品丟失后,可聯系地鐵工作人員或通過上海地鐵官方網站“失物招領”平臺掛失遺失物品。如遇緊急情況,可向軌交警方求助尋找。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