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清明節(jié)是祭拜逝者、緬懷故人的時節(jié),這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代祭”服務,這些“代祭”服務內容不同、收費不等,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發(fā)關注。
“代祭”服務,有著客觀需求,F在社會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人員流動性增強,越來越多人在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生活。對于這部分居民來說,要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回鄉(xiāng)祭拜先人,難度確實很大。最近幾年,網絡祭拜等新興的緬懷方式也不斷出現,給無法返鄉(xiāng)的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代祭”也就應運而生了。
不過,從最近這段時間出現的情形來看,一些“代祭”服務讓人心里覺得別扭。網上出現的“代祭”服務,收費差異很大,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如果說服務價格高低還算是雙方自愿協(xié)商的范疇,但是一些“代祭”內容游走在公序良俗的邊緣。有的“代祭”服務提供紙扎的模擬奢侈品,出現了奢侈化、庸俗化的苗頭。還有的可以代為號啕大哭、代磕頭,“代祭”行為過于夸張,像是在表演。這些做法消解了懷念逝者的嚴肅性,讓寄托哀思的情懷沾染了不少商業(yè)氣息,想來也并非尋找“代祭”者的初衷。
在人口流動加快的當下,“代祭”服務確有存在的必要。對此,“正規(guī)力量”不妨來填補這一空白。據悉,在今年清明節(jié)前后,多地有關部門開展了帶有公益性質的“代祭”服務。例如,清明節(jié)期間,浙江金華市龍山公墓為市民提供免費的代祭服務,市民提出申請,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給予代祭反饋。又如,北京民政部門推出了“代為祭掃”便民服務,無法返回的居民可以免費申請。這樣的做法,既代替居民表達了哀思,也保留了一份嚴謹和莊重。當越來越多的人有著同樣的需求,民政等相關部門可以考慮擴大類似的服務,同時也可以適當收取低廉的費用,把“代祭”服務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公共服務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清明時節(jié),很多人難以親自趕到親人的墓前寄托哀思。這樣的一份思念,應當得到妥善對待!按馈笔切律男枨螅蝗菀恍┤税褢涯罟嗜说男囊庥顾谆。“代祭”服務,莊重為先,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慎終追遠的人文意識。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