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9點38分,我國完全自主設(shè)計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正式下水。這也是目前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它的下水也標(biāo)志著中國疏浚裝備研發(fā)建造能力進一步升級,意味著中國疏浚產(chǎn)業(yè)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絞吸船”“疏浚”這些詞太過專業(yè),簡單介紹一下:海底不僅有泥沙,還有比較硬的珊瑚礁和巖石。如果在海底進行挖掘,過去只能用爆破法把礁石炸碎,但顯然會對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毀滅性影響。因此用絞刀把泥沙巖石挖開,再用泵把泥吸上來,“絞吸船”因此得名。
這種船不但可以挖掘、疏通海底的通路,還能把挖上來的泥沙巖石鋪成陸地,因此網(wǎng)友們將其戲稱為“造島神器”。神器當(dāng)然不是一天建成的,“天鯤號”的前身是“天鯨號”,看名字就知道鯤比鯨厲害。在《莊子·逍遙游》里這樣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這艘以傳說中的大魚命名的“天鯤號”比“天鯨號”具體強在哪里?在國際上又有著怎樣的江湖地位?記者昨晚專訪到了中交航道局副總工程師、“天鯤號”監(jiān)造組長王健。
“天鯤號”將勝于“天鯨號” 成為亞洲最大“造島神器”
提到“造島神器”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天鯨號”,因為參與島礁吹填工程“天鯨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王健說今天即將隆重登場的“天鯤號”將勝于它的兄長,在江湖上更是未見其人,早聞其聲,“在中國和亞州是老大,目前在世界上排老三!”
挖泥船家族有三個支系,一個支系叫斗式船,在抓斗本身重量的作用下,放入海底抓取泥土;另外一支系是耙吸船,它可以航行,用吊叼著耙子在海里走,然后用泥泵通過耙子把泥吸上來;第三個支系是絞吸船,它沒有動力不能航行,到哪里要通過拖輪協(xié)助或者干脆裝到其它船上運走。據(jù)王健介紹,“天鯤號”雖屬于絞吸船系,但很好的吸收了耙吸船的優(yōu)點,“這條船是自航絞吸船,除了具備絞吸船的全部特點外,還有耙吸船的航行功能,即在接受一個工程后,可以把橋架起來,把鋼樁放下,航行到另外一個地方。”
盡管只是“1+1”的問題,但王健說,真正做起來絕非易事,“難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橋架,一個是船的定位。橋架的設(shè)計直接關(guān)系到能不能把巖石破掉,這要求它必須要重,而這就要求船體重以及船的主尺度加大,而且強度還要適合挖巖石這種不斷交變復(fù)雜的復(fù)合變化、鋼樁臺車和其它的三樁定位裝置。絞刀功率越大對整個系統(tǒng)的要求越高,強度要和它適應(yīng)。這兩塊的裝置是很大的難點,當(dāng)然絞刀、泥泵、液壓系統(tǒng)等都很難。”
與“天鯨號”相比,“天鯤號”整體大了一圈,長度140米,腰圍27.8米,一絞刀下去,最大挖深可以達到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絞刀功率6600千瓦,設(shè)計每小時挖泥可以達到6000立方米。6000立方米的泥是怎樣一個概念?王健解讀道,“就是一米深的土坑,一小時可以挖一個足球場那么大。”
另外,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天鯤號”配置了通用、粘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cè)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nèi)的巖石。王健表示:“巖石的強度用抗壓強度‘兆帕’來衡量。比如大理石和花崗巖都是100多兆帕,50兆帕的巖石相當(dāng)于強風(fēng)化巖和弱風(fēng)化巖之間的一種。”
過去,疏浚即水下土石方開挖工程都是粗暴地使用爆破法進行炸礁、炸灘,但這會導(dǎo)致這個領(lǐng)域的海生物滅絕。所以現(xiàn)在這種施工方法已被摒棄,而挖泥船成了唯一的海上挖掘作業(yè)工具。王健說,“天鯤號”是珊瑚礁的克星,“它主要挖比較硬的珊瑚礁或者巖石,因為有的航道上會凸出來一塊巖石,這些年我們在施工中主要挖的是珊瑚礁。”
“天鯤號”的“雙定位”功能全球首創(chuàng)造島一鍵即可完成
當(dāng)然,不得不說的還有“天鯤號”的“雙定位”功能,這絕對是“挖泥船界”獨一無二的功夫,“這船具備雙定位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國外都是單定位。它除了鋼樁臺車定位,還有一套三纜定位裝置,拿絞車鋼絲繩定位。這是全球首創(chuàng)的,世界上只有我們有這個裝置。”
王健說,“天鯤號”這套獨門絕技正是源于平時的施工經(jīng)驗,“我們在挖巖石和珊瑚礁的實際施工中覺得這樣才能更完整。比如我們在蘇丹挖紅海珊瑚礁,開它的口門,這邊面對的是紅海,珊瑚礁特別陡,船鋼樁下去之后到達不了海底,所以沒辦法挖。幸好一條船有三纜定位系統(tǒng),才完成了工程,這也是借鑒了我們施工的經(jīng)驗。這次‘天鯨號’在遠海挖珊瑚礁也遇到了類似問題,所以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功能更齊全,性能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天鯤號”很牛。對于“造島神器”綽號的由來,王健解釋道,“建島是靠珊瑚礁。珊瑚礁首先要開通口門,口門非常堅硬,只有靠這種船才能挖通,挖通之后里面的礁盤相對松散,再把里面的礁盤吹到比較淺的礁盤上,這樣就形成陸域,島就形成了,而且你挖過的珊瑚礁的礁盤就變成港池,口門是港池的門,這樣連島帶港口都形成了。”
有了“天鯤號”造島一鍵即可完成。王健相信,未來世界各個海域一定會有“天鯤號”的身影,“這條船出來之后,我們就有足夠的能力跟世界上其他疏浚公司競爭每一個疏浚工程了。”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